人最寶貴的是生命。
生命只有一次。
當回首往事………
不會因為碌碌無為,虛度年華而悔恨,也不會因為做人卑劣、生活庸俗而愧疚。
   
這是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著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」裡的一段話。
該書描寫解放時期青年人的熱情與夢想。如今蘇聯解體,但這段激勵、鞭策人們去奮鬥、創造的人生價值,卻是永恆不變。參與工會活動,更應對生命價值抱持著無悔心態。

聯合報產業工會在1988年3月27日成立。歷經陳建新、簡正福、胡恩銘、楊建文等理事長,在他們熱心奉獻下,替聯合報工會打下深厚基石。聯合報系無論是薪水或福利都較他報有制度,報系設有員工診療所、托兒所、員工休閒中心等,同仁更享有教育、醫療、生育等各項補助。

聯合報工會成立至今,從創辦人王惕吾,至總管理處總經理王文杉,勞資雙方均能秉持「夥伴關係」,以協商代替爭議。1996年2月10日工會與社方簽訂優於勞動法令的團體協約,更開啟國內各報紙媒體簽訂團協的先例。
  
近年來,隨著媒體大環境轉變,聯合報系也展開一波波改革,民生報、星報、可樂報、印尼世界日報等相繼停刊。另方面,人事線上公司成立、聯合知識庫開站、U-paper發行、會展事業處及財經媒體集團等等組織變革,藉以開拓報系永續經營契機。

聯合報系自1996年12月推動第一波的人力精簡,至今已有數千人離開這個大家庭,員工也由早年的五千餘人,降至目前二千人左右。工會深刻理解每位同仁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,同仁沒有工作可能讓一個家面臨生活困境。也因此,保住同仁工作是工會首要課題,當工作權難保時,必需給予同仁優惠及尊嚴的離開。

面對一波波的人事精簡,同仁對工會也有不同意見和聲音,抱怨、不滿在所難免。我們深切體認,同仁的批評與建議,都是工會前進的動力,也會虛心檢討。然而,工會更應自省的是:是否真心地站在同仁立場,感同身受地去理解、協助同仁。
  
鑽石與煤礦屬同一分子。鑽石屬罕見之石、價值連城。也因物稀而貴,人類為了爭奪礸石,常是兵戎相見,血流成河。煤礦雖然到處可見,廉價無比,但在人類文明史裡,煤礦卻扮演了重要角色。無論是罕見的鑽石或是普通的煤礦,唯有盡其在我,就可發光、發熱。

小時候,夜裡常躺在家中曬榖場,看著急速劃過宇宙的流星,為其短暫生命讚嘆。想想,人生何嚐不是劃過宇宙的短暫流星。人的一生雖是短暫,但生命的價值卻可永恆不變。理事長是替同仁服務的,讓我們一起攜手合作,發揚集體意識精神,擦亮工會招牌。

最後,讓我想起歌者薛岳唱的一首歌:如果還有明天,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,如果沒有明天,要怎麼說再見。共勉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