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英國柯林斯字典日前選出2023年度字彙「AI」,顯示「人工智慧」的蓬勃發展,已快速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。在一片掌聲與吹捧的背後,卻鮮有討論AI對未來的工作型態及勞工的工作權會有怎樣的影響?下一代人的工作是否會被AI取代?

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在工會勞教課程「數位化與AI對勞資關係的影響」中表示,數位化發展已成趨勢,未來不僅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將E化,平台經濟和平台就業也將大大支配我們的工作。,真正驅動改變的核心是人工智慧,尤其是「生成式AI」(Gen AI)的發展。過去,「創造力」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天賦,但如今Gen AI已超越人類,它不僅會畫畫、寫文章、下圍棋,還能夠取代醫師、律師與自動駕駛。

「眾包」變工作典型?

據日本野村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,10到20年後,日本有49%的職業(235種)可能被機械或人工智慧取代而消失,直接影響約達2500萬人。包括收銀員、計程車司機、賣場銷售員、客服人員、製造業工人、股票交易員、操盤手、新聞記者、麻醉師、律師、醫師、軟體開發者等職業,將陸續受到衝擊。

有人預測,未來90%的新聞記者都將失業!美國Narrative Science公司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,瞬間可以寫出百萬篇報導,「富比世」雜誌是他們的客戶。未來的新聞行業,記者的工作主要在出外採訪,將蒐集到的素材輸入電腦,AI瞬間可生成文章,節省人力外,可能減少了工作機會。

同時,由於數位化與遠距辦公的趨勢,工作被細分為許多部分,核心的、AI可處理的留在企業內部進行,其餘的部分則委外或外包。

如此一來,「眾包」將成為新的工作典型,自由工作者則成為工作主力。公司與勞工間不再是僱傭關係,而是承攬關係,在法律上許多權利義務都將改變,例如繳納勞健保、退休金提撥、指揮監督權利都可能引發爭議。

AI對人類是利?是弊?

對於AI發展對人類的影響,各界也有不同的看法。以天文學家霍金(Stephen Hawking)、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(Elon Musk)為代表的「悲觀學派」認為,AI進步的速度遠超人類,人類有被滅絕的危機;但以Google、臉書等AI技術研發者為代表的「樂觀學派」認為,AI不會無限成長,不會產生自我意志,也不可能具有創意、智慧、同情心、審美等能力,即使如此,只要關掉電源就能除掉AI機器人。

此外,對於科技發展導致的分配不均,在AI時代恐怕會愈來愈嚴重。研究指出,在1970年代以前,富人與窮人的財富是同步成長;但在過去40年,經濟成長的果實幾乎只流入最富有的1%人口袋裡。面臨將到來的AI時代,資本與科技相對於勞動力的優勢只會更加明顯,有錢人將比一般民眾更容易享受到數位經濟帶來的好處。

麥肯錫的調查指出,展望未來三年,面對Gen AI的運用,北美的受訪者預期將有更多的員工接受再訓練,而不是離職;40%受訪者預期其公司有20%以上的員工將獲得再訓練,而8%受訪者表示,其員工人數將減少20%以上。大部分受訪者預期,Gen AI將導致服務提供人員的需求大幅減少。

AI潮流無法擋 勞工該怎麼辦?

回到現實的場景,面對AI時代的來臨,對我們勞工個人而言,當然應該努力精進相關知識,學習AI技能,讓自己不至於被時代淘汰。

但這樣子真的有用嗎?看看前面野村研究所與牛津大學的研究,短短十多年後,許多行業將完全消失,大量工作被機器取代。也就是說,只要一開始讀錯科系、選錯行業,即使再努力迎合時代、學習AI技能也將失去工作。

據日本總務省統計,日本2022年的總就業人口是6706萬人,創歷史新高。而據前項研究,10到20年後,日本受機械或AI影響的人數有2500萬人,不計人口減少,相當於現在就業人口將有37%恐面臨失業。同樣的問題放到世界各國,雖然得出的數字不同,但趨勢應該是一樣的。

面對這麼龐大的失業與就業結構的改變,光靠市場機制去調節是不可能的,必將導致大量的貧困與社會問題。此時唯一有能力出手的只有政府,透過法令與稅收來調配工作與救濟貧窮。

加強溝通與統御能力

但期待政府能扮演好這個角色是不切實際的,首先,掌握AI的大企業比一般民眾有更強的政治影響力,他們可以左右政府制定對其有利的政策;其次,由於工作外包,勞工已被分化,被迫以「一己之力」投入市場競爭,面對強大的企業。勞工難以團結,也無法共同施壓政府、提出訴求;第三,政府總是要等到問題發生了才有反應,但失業、貧窮的苦果將會對一代人產生痛苦的影響。

最後,面對時代的巨變,專家建議除了要精進AI技能之外,勞工最好還要具備人際溝通、團隊合作、領導統御能力。未來,創造力和靈活性變得愈來愈重要,勞工被要求不僅集中在一個主要工作上,而將承擔好幾項工作,必要時也要成為團隊的一員。

要將AI當作同事,形成協同合作的團隊;關注數位化帶來的新機遇,例如共享平台使銀髮族有更多工作機會;更靈活、有效地學習,並能在各種情況下應用,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AI時代(工會理事/易起民)

成之約教授告訴工會幹部,AI時代勢不可擋,勞工光有知識是不夠的,必須要有解決問題的創意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